发布时间:2025-07-08 09:29 浏览量:
开班仪式,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语润湘山”实践团代表发言。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赵垠旭 张淼 蒋宇欣 张家界报道
7月6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语润湘山”乡村振兴促进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张家界市慈利县龙潭河镇,开启一场以普通话推广为核心的文化赋能实践。此次行动,聚焦乡村语言文化生态建设,以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抵达龙潭河镇,实践团面向当地学生举办开班仪式。与学生互动中,学生教师以标准普通话自我介绍,引导小朋友们思考“什么是普通话” 。这一环节,旨在构建文化认同基础——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乡村与外界文化交流、资源共享的重要媒介。
语音测试与互动游戏中,将语言学习转化为文化传承实践。“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掌握普通话发音体系,是语言技能培养,也是汉语文化基因的传承。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化引导,体现文化传播的分层推进:同学们的自我介绍,搭建语言自信阶梯,助力语言能力进阶,为深度接触、传承经典文化筑牢基础。
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掌握普通话发音体系。
阐释普通话价值时,实践团以“跨地域交流”为例,揭示其文化连接作用——掌握普通话,乡村学生能更高效地汲取多元文化养分,也能让乡土文化通过规范表达,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场域。龙潭河镇的实践,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微观探索:普通话推广,能提升乡村群体的文化参与能力,促进城乡文化双向流动,让乡村在文化交流中守住根脉、拥抱发展。
“语润湘山”实践团的行动,是高校教育资源反哺乡村文化建设的尝试。团队将持续深耕,以普通话为文化桥梁,激活乡村文化活力,助力龙潭河镇在语言赋能中实现文化自信提升与乡村发展的协同共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赵垠旭 张淼 蒋宇欣
编辑:曾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