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9 21:06 浏览量:
摘要:很多人都承认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金钱援助作用。但是,本文主要是从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入手的。在分析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存在德育功能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本文还针对高校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进行了介绍,这对于我国更深层次地推行高校奖助政策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 奖助政策 大学生德育工作 影响
高校奖助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可以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个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于高校奖助政策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在这里,笔者要明确指出的就是,高校奖助政策的实施和发展,除了会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上的援助之外,其还可以对其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成效。
一、解析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存在德育功能的主要原因
虽然本文主要是对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主要影响的研究,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在这里有必要首先解析一下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存在德育功能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只有我们可以了解并承认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存在德育功能之后,我们才可以进一步研究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
第一,高校大学生奖助政策本身就带有政策上的指导性。而这种政策上的指导性是很可能会起到对大学生的德育功能的。
我们知道,高校大学生奖助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可以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从而保障其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我国高校大学生奖助政策中除了带有一定的经济援助作用或者是功效之外,其还蕴含在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存在就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可能。
第二,高校大学生奖助政策中所体现的资助观念就带有观念上的引领性。而且这种观念上的引领性是很可能会起到对大学生的德育功能的。
我们知道,大学生奖助政策中本身就带有十分明显的资助观念。而观念对于指导和引领人们的行为是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正如马克思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明确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从马克思对于“观念”的相关介绍中,我们就可以明白,思想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们的社会实践直接相关的。同时,马克思还强调指出:“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到它的最遥远的形式)的制约。”从上述内容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到,观念或者是意识是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的。此外,马克思还指出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意识或者是观念对于社会实践是有着一定的反作用的。所以,大学生奖助政策中“奖助”这种观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对大学生起到一些教育作用,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
其实,除了笔者介绍的这些原因之外,促使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可以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产生一定的作用还有着很多的原因。但是囿于笔者研究的有限性,可能目前还不能总结出所有的内容,这也是笔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二、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
在明确了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存在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之后,笔者还将进一步研究一下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以便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而且,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之外,我们今后在实施高校大学生奖助政策的时候,才有可能重视其对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作用,并自觉将大学生德育工作纳入到高校奖助政策实施之中去。
(一)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方式的影响
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都对于大学生德育工作方式的影响。笔者在这里指出的影响主要是其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上思政课或者是举办一些思政实践活动。
而高校奖助政策的运行就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大学生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只不过其需要我们在具体运行大学生奖助政策的时候,注意其对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
(二)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内容的影响
第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实现。
众所周知,高校大学生奖助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给予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满足我国社会中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大学的需求,从而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同时,高校大学生奖助政策的实施,还可以促进青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方针必须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我国高等教育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高校大学生奖助政策的运行,除了保障其物质上得到满足之外,还可以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公平化和大众化,从而进一步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念,并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此外,由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奖助政策的实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里的全面发展必然也会包括大学生的德育发展。
可是,我们也必须要注意到,高校奖助政策想要实现对大学生的德育功能的话,其就必须要“尊重、关心人的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为根本特点,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为价值取向,以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塑造独立人格为本质特征,以培养人的伦理情操、完善人的道德境界为核心内容,以建构精神家园、引导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当然了,当前我国高校奖助政策中已经蕴含了比较丰富的人文关怀因素,只是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其人文关怀的内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实施的作用之后发现了,我国高校奖助政策中本身就带有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主要是因为其在解决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后,使得其有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本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上。
而我们又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涵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生活在某个国家的成员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符合某个国家或一定社会中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类活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体系等有着要求之外,还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也确立了一定的标准。同时,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其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笔者相信,当前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对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错误,仅仅将思想方面的有关内容,尤其是道德素养等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防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内容。而高校奖助政策的实施对于培养和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内容。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隐形的教育内容,而高校奖助政策本身作为一种隐形的德育方式,其在形式上是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相符合的。也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高校奖助政策本身存在相符合的地方,因此高校奖助政策就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产生影响可能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高校奖助政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方式和德育工作内容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希望本文的发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高校奖助政策与大学生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赵贵臣,刘和忠.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特质研究——“个别资助”与“普遍教育”的统一性育人特质[J]现代教育科学,2010 (06).
[3]刘和忠,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历史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2010(05).
[4]赵贵臣,刘和忠.试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