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9 21:05 浏览量:
摘要: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整个大学生资助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运行现状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介绍了解决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存在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为改革与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资助政策 运行现状 对策
我们知道,虽然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实施高校扩招的政策,这在客观上为很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一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而与高
等教育失之交臂。为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希望可以为我国各个高校贯彻落实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运行现状,主要是对其发展的历史及其当前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将继续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我国进行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运行现状
虽然笔者在这里要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但是其中必然会涉及到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说到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其实早在建国初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直到1952年的时候,我国政务院才颁发了《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在这份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在全国高校一律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这也是我国首份有关大学生资助政策说明的文件。同年的7月份,我国原国家教委也发出了《关于调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工资及人民助学金标准的通知》。这份文件中则具体规定了人民助学金调整的原则、标准、助学金的使用原则和评定办法等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于1983年联合发出了《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奖学金试行办法》。这两份文件中不仅缩减了人民助学金的发放范围,而且还进一步设立了人民奖学金。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人民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的提出和发展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弥补人民助学金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最大限度地调动起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1986年,国务院还批转了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布的《关于改革现行普通高等学校人民助学金制度的报告》,并明确指出要取消人民助学金制度,代之以奖学金和贷学金制度。自此之后,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中就没有人民助学金这一内容了,而是实行奖学金和贷学金的制度。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还进一步对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了调整,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自费生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通知》、《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补充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政策,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奖、贷、助、补、减”多元化、混合化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运行现状
在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多元化、混合化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之后,我国各个高校就一直就是这样执行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就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需求的。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当前的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本身是比较完善的,从大学贫困生的评选到奖助学金的发放,从奖助学金的运用及其监督反馈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各个高校来说,其通过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从社会来说,通过给予适龄阶段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不仅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且还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从而促使其在学成之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大学生个人来说,其接受了高等教育,对于其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也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一直都在平稳地运行之中,并最终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公平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虽然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的,但是其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的,并最终影响到了其实施的效果。因此,笔者在这里还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策略上的探究,希望可以为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一定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资助主体存在不明确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中明确指出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的一种资助,但是对于如何评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导致一些家庭经济真的困难的学生不能及时接受到各个高校的金钱支持或者是援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同时,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在评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时,往往还带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主观性,如由高校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来进行最终的认定。
第二,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教育功能存在不明显的问题。
虽然我们知道,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是为了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我们还必须要认识到,除了经济上的资助之外,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还带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
可是,笔者通过一定的调查之后发现,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在实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时候,还很少会注意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接受了国家、社会、学校提供的奖学金,但是其却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其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三,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监督功能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当下很多高校在实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时候,往往会注意其是否评选出了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是否为其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但是,其却很少会针对这些奖助学金是如何运用的,以及其是否保障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大学生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
除了上述介绍的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不足之外,其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这也是笔者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二)解决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本文提出的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还将对如何解决这些不足进行初步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一些经验。
第一,进一步明确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体。
在上述内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由于其资助主体的不明确,因而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话,我们就必须要改变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中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通过明确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中的主体,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确保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中提供的金钱上的援助始终可以应用到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身上,确保其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
而且,通过进一步明确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体,还可以避免我国各个高校的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自主性和主观性,从而使得最终评选出来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是真正的困难大学生,满足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二,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教育功能。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我们在今后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教育功能,以此来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我们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后,我们才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始终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监督功能。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监督和反馈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最终效果。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监督功能。当然,笔者在这里所指出的监督功能不仅仅包括高校教师和相关的行政工作人员监督奖助学金实施的过程,更重要的还要监督大学生资助政策运行的过程和效果,为改革和完善大学生资助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相信大家应该已经可以了解到,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史及其运行现状。与此同时,本文还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且还进一步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飞平.“济困·扶志·强能”三维立体型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构建策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2]张耀灿.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余秀兰.60年的探索: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 (01).
[4]唐文红.从物质资助济困育人到励志强能育人——民族地区高校能力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现实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 (07).